白堤東起斷橋,西迄孤山東南麓的平湖秋月,全長約一公里。它把西湖劃分為里湖和外湖。循堤而行,可以充分領略西湖明媚的風光。
如今一提到白堤,人們自然而然地會把它和白居易的名字聯系在一起,有的人就認為白堤是白居易所筑。其實,白堤在白居易來杭州當政以前早已存在了,當時叫白沙堤。它什么時候修筑,什么人主持修建,已無從查考。可能是沿湖農民為了農田灌溉,疏浚湖泥堆砌而成的。
白居易在《杭州春望》一詩中發問道:“誰開湖寺西南路?草綠裙腰一道斜。”并自注云:“孤山寺路在湖洲中,草綠時望如裙腰”,這證明白堤并不是他修筑的,否則他還用得著問“誰開”嗎?
白居易主持杭州政事的3年在唐穆宗長慶年間,比這稍早的元和詩人張祜在《題杭州孤山寺》詩中就有“樓臺聳碧岑,一徑入湖心”之句。這也可以證明白沙堤在白居易來杭州前確已存在。
關鍵是白居易在杭任刺史的3年中,勤政愛民,熱愛西湖,看到西湖壅塞,人們苦旱,曾發動州民興筑過一條錢塘湖堤,既隔江水,又使沿湖農田得到灌溉。人民感激他,稱此堤為“白公堤”。這堤原址在舊錢塘門外石函橋北至余杭門一帶,但幾經滄桑,堤跡早已泯滅。
白居易在杭州短短的3年中,對杭州人民和西湖產生了深厚的感情,當他任滿離杭時,是那么的依依不舍,嘆息“皇恩只許住三年”,“處處回頭盡堪戀”。杭州父老同樣也舍不得他離開,在他臨走的那天,扶老攜幼,攔路灑淚奉酒為他送別。他在《別州民》一詩中,描繪了這動人的情景:
“耆老遮歸路,壺漿滿別宴,甘棠無一樹,那得淚潸然。稅重多貧戶,農饑足旱田,唯留一湖水,與汝救兇年?!?/FONT>
對于這樣一位清廉賢明的“父母官”,杭州人民自然感恩戴德,永遠懷念。因此,除在孤山南麓建立白公祠外,又把白沙堤改名為白堤來紀念他。
白堤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以風景綺麗而著稱。據雍正《西湖志》:“白沙堤……自斷橋起迤邐經孤山至西泠橋止,徑三里余?!卑ìF在的孤山路。白居易在《錢塘湖春行》一詩中寫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