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的放可腐爛物,灰色的放不可腐爛物……老家也開始垃圾分類了?”近日,隨父母從上?;氐秸憬x烏赤岸鎮的小馮,被村門口兩個大垃圾桶吸引住了。在他印象中,以前村里沒這么講究。家里的垃圾混裝一起,然后倒進屋外的大桶?!叭ツ昃烷_始垃圾分類投放了,混裝若被檢查發現會被罰款。”小馮的奶奶說,罰款不多但很丟人。
如今,自覺分類垃圾的意識和習慣在義烏已從城區擴大到農村。在新氛圍中,村民們慢慢接受并踐行垃圾分類,變“嫌麻煩”為“我愿意”。
“互聯網+回收”
高科技助力
很多人認為垃圾箱“又臟又臭”。但在義烏,一種不臟不臭、可通過手機掃描投放垃圾并實時產生收益的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箱,顛覆了人們的傳統印象。
家住稠江街道錦都社區的鄭洪偉,現在每次出門都會帶上垃圾,投入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箱。這一天,他用手機掃描屏幕上的二維碼后,將塑料瓶和廢紙板分別投入不同的回收箱里。屏幕顯示“回收所得0.44元(塑料瓶0.05元、廢紙板0.39元)”,隨后還跳出“搶紅包”的頁面。他又搶到0.07元,開心地笑了。鄭洪偉說:“垃圾分類并不枯燥。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箱既有趣,又能產生收益。這種方式很好?!?/P>
去年7月,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箱現身義烏。與以前將垃圾簡單地分為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不同,這種回收箱把可回收垃圾細分為金屬、塑料、紡織物、紙類、玻璃5類,并單獨設置有害垃圾回收箱,實現精細化管理。市民投放可回收垃圾后,系統會根據投放數量或重量,自動計算回收金額并存入指定賬戶,滿10元后便可提現。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箱還具有臭氧自動定時消毒、高溫自動報警、滿箱自動通知后臺等功能,既環保又安全。
義烏市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箱已獲得市民廣泛認同。據不完全統計,自運營以來,當地已累計回收可再生資源930余噸,使用人數突破12萬人,相當于節約標準煤1400余噸。截至去年12月底,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箱已進入當地100多個居民小區以及政府機關、學校等公共場所,累計鋪設400余組。
“一房”到“兩桶”
小區試點先行
規則義烏,義行天下。如今,無論是土生土長的義烏人還是外來建設者,都正在從“垃圾生產者”變為“資源守護者”。垃圾分類在這座城市已經成為新的風尚。
家住錦都豪苑小區的樓奶奶做完家里衛生后,兩手各提著一袋垃圾下樓,熟門熟路地分別投入綠色的易腐垃圾桶和灰色的其他垃圾桶。跟在后面的小樓則抱著廢舊報紙和書本雜志,一路小跑去分類投放。在這個小區,絕大多數居民像他們一樣,能做到垃圾準確分類。
“早些年,垃圾隨產隨掃,街頭旮旯一倒。后來,小區里有了垃圾房,慢慢變得規范。如今,垃圾桶從一個變成兩個,要先在家里分好?!睒悄棠绦ρ?,時代在發展,生活在進步,素質也要與時俱進。
從“沒有桶”到“一座房”,再到“兩個桶”,樓奶奶家的垃圾“傾倒史”,正是義烏多年來探索垃圾分類處理的縮影。
義烏的垃圾分類工作基礎薄、任務重。為推進這項工作,該市去年啟動試點,“桶車對接、小車收運、大車集運”的義烏模式開始試行,選取錦都豪苑小區、通惠門小區等作為省級高標準垃圾分類示范小區試點,全面開展垃圾分類、清潔運輸工作,實現易腐垃圾與其他垃圾分類收運、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專業定時清運。
截至去年年底,這些小區的垃圾分類準確率超過90%。在問卷調查中,超過95%的義烏人認為,“垃圾分類是非常好的行為和每個人應盡的義務”。
齊抓共管
全流程推進
垃圾治理關系千家萬戶,既是民生關鍵小事,也是社會發展大事。解決好垃圾問題,是高標準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打造美麗義烏的題中之義。
去年8月,義烏成立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并下設辦公室,與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辦合署辦公。組員由25個部門分管領導組成,各成員部門充分發揮職能、通力協作。
推進垃圾分類涉及投放、收集、運輸、處理等環節,需要各部門齊抓共管和社會各界共同參與。除推進前端源頭分類和規范中端收集運輸外,義烏在提升末端處置能力方面同樣不遺余力,因地制宜地選擇合理有效的處理工藝,讓各種垃圾都有合理去處;倒排計劃、快馬加鞭,全力推進垃圾終端處置設施建設。
隨著老項目1、2號焚燒爐拆除,新投資的當地重點工程華川垃圾焚燒發電廠提升改造項目進入試運行階段,將義烏的垃圾處理能力和垃圾焚燒發電廠的污染防治水平提到新高度:生活垃圾日處理能力3000噸,處理能力全省領先;生產作業區密閉化操作,無異味外溢;煙氣凈化系統采用8道煙氣處理工藝,并增加煙氣“除濕脫白”功能。下一步,義烏將繼續建立健全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置體系,形成“以法制為基礎,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的垃圾分類制度,進一步改善城鄉面貌,優化人居環境,建設美麗義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