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兩會,人工智能再次成為熱門話題之一,連續3年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足見國家對于拓展深化人工智能應用的決心。相比制造業、醫療等行業,建筑業雖然入局偏晚,但在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方面同樣大有可為。
“工程建設領域應該盡早發力,深入挖掘有前景的研究方向,加大投入,借助人工智能把土木工程這個傳統行業打造成高度現代化、智能化的行業,尤其是要借助信息化與人工智能技術提高工程質量管控能力,解決多年來一直困擾工程界的難題?!比珖舜蟠?、北京市建設工程質量第三檢測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田春艷表示。
據田春艷介紹,目前很多工程項目都逐步應用了信息化管理系統,起到了一定作用,讓工作程序更加合理、資料管理更加規范。但當下信息化管理平臺功能還比較單一,智能化水平不高,管理效率提高并不明顯。例如,施工相關數據大都是由人工采集記錄后再錄入信息平臺,有的還采用人工記錄在紙上再拍照上傳的情況,工作量反而增加,沒有發揮信息化的優勢,最重要的是,尚未解決數據來源的真實性、可靠性問題。
而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則可以突破難點,給老問題提供新的解決方案。比如結構三維掃描技術,與傳統檢測方法只能進行個別抽檢不同,三維掃描技術可以對一個工程結構的全部鋼筋進行三維掃描成像并形成CAD圖,數據點帶有鋼筋直徑、位置、間距等參數,可將數據實施上傳到數據平臺,并經過平臺判斷哪些數據不符合規范要求,以便在混凝土澆筑前及時采取整改措施。再如信息化監測技術,利用現代測繪及地理信息理論,結合施工管理程序,采集大量的監測數據,利用科學理論、實踐經驗和數值分析軟件預測施工過程中結構產生的各種變形,隨時掌握工程施工動態情況,并預報施工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判斷影響程度并分析原因。
此外,隨著5G的應用,視頻監控技術可以大大擴大應用范圍,結合無人機的應用,可以實現全過程、全覆蓋、無人化、可視化監理,代替監理旁站的作用,解決旁監理人員不足、旁站名不副實的情況。在此基礎上,還可以進一步研究開發工程質量檢測智能機器人,使之能夠對工程施工重要關鍵環節進行智能化檢測,確保工程質量。
總之,將信息化管理平臺與智能檢測技術相結合,信息化平臺應突出計劃管理、程序化管理、建全信息庫的特點,同時,結合智能型檢測設備的研發和應用,實現工程質量自動化智能化檢測、實時性上傳、系統性分析,保證數據采集的準確性、及時性和不可更改性,能夠真正解決工程建設中質量難以控制的問題。
田春艷認為,由于相關技術已有一定的研究基礎,且該研究有利于我國在工程建設領域不斷建設高品質工程,推進高質量發展,因此建議政府相關部門加大投入,大力推進信息化平臺與智能檢測技術相結合在工程質量控制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