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位于浙江省奉化市大成路居敬小區一幢5層居民房發生倒塌,事故造成一人死亡多人受傷。據媒體報道,此幢磚混結構居民樓竣工于1994年7月,距今不足20年,遠未達到我國法定建筑壽命標準。這一事件一經報道引發了廣泛的社會關注和討論,有分析人士指出,奉化居民樓倒塌事件是一個警示信號,我國建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建筑大多數已經進入了“質量報復期”。
“質量報復期”一說并不是空穴來風,也絕不是危言聳聽。近些年來,類似的居民樓倒塌事件可謂屢見不鮮:2009年8月4日,河北石家莊市一座建于上世紀80年代的二層樓房在雨中倒塌,17人遇難;2012年12月16日,交付20余年的寧波市江東區徐戎三村兩幢樓發生倒塌,造成1死1傷;2013年3月28日,浙江紹興市越城區一幢建于上世紀90年代的四層民房倒塌……有地方官員也發聲指出,改革開放后,為了解決老百姓住的問題,很多地方確實建造了一批快餐式的房子。
有報道稱,奉化居民樓倒塌事件發生后,當地公安已經刑拘了兩名嫌疑人。這個事件如果追查責任的話,責任歸誰很難說清楚,那個時候的責任方可能早已不知去向?;蛟S這確實是時代造成的過錯,那時候剛剛改革開放盲目地追求速度,可能忽視了或者根本沒有想到會有今天的后果。就像那位官員所說,當初的定位這就是一幢“快餐式的房子”。然而無論責任歸誰,事情已經造成了如此嚴重的后果,政府都難辭其咎。現在對于我國大多數普通老百姓來說,房子都是家里最大的財產,房子塌了這個后果他們自己肯定是承擔不起,況且責任也不在房子的住戶,他們是最無辜的受害者。如果我國建筑真的已經進入了“質量報復期”,那么建筑安全也正在考驗著政府的作為,誰來為這個“建筑質量報復期”買單?竊以為,政府應當承擔責任,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政府部門有義務承擔的監管不力的后果。
在奉化居民樓倒塌事件中還有特別諷刺的一幕,據說這幢樓倒塌的前一天當地相關部門的專家到現場鑒定說還能住幾年。不知道這些專家是濫竽充數的門外漢,還是敷衍了事去走過場?有記者追問,明知房子危險,為何遲遲沒有處理?當地官員答復稱:“涉及450萬元,不可能全部由政府出,和業主一直沒有協商好,事情就耽擱下來了。”而等到房子倒了,搭上了一條人命,媒體報道之后,奉化市政府的做法有了很明顯的改變。4月8日,奉化市政府通過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當地政府一次性給予每戶5000元生活補助及人均每天150元、共20天的臨時過渡補助費,另外,由于房屋倒塌重建周期長,為解決住戶過渡房問題,當地居民安置費按每月每平方米20元標準發放,時間暫定為一年。
當地政府處置這一事件的方式也折射我國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管理部門總是“事后作為”。我們常說亡羊補牢為時不晚,這句話不應適用于政府履行職能,特別是在建筑安全方面,等到亡羊補牢的時候,人就已經被埋在倒塌的房屋底下了。政府部門如果罔顧百姓安全,政績再好、城鎮化率再高也不足為是。
現在我國正大力推進城鎮化建設,很多地方盲目地追求速度而忽視了建筑質量,還有很多被城鎮化遺忘的角落也成了安全隱患的密集區。北京的城鎮化率已經超過了86%,然而北京的城中村也是違章建筑最密集的地方,各種私搭亂建隨處可見。前不見,北京西四環外杏石口路邊上西平莊有一小面館起火,煤氣罐爆炸幾家店鋪被燒,所幸沒有人員傷亡。這些店鋪都是村民私自搭建的棚戶房,在西平莊幾乎每家每戶都有違規搭建的行為,火災之后,相關部門給村莊內很多房屋噴上了大紅的“拆”字。然而這個大紅的“拆”字似乎并沒有起到太大的震懾作用,正在新建的店面依然搶著進度完工了,而這次火災也似乎并沒有徹底改變政府“事后作為”的心態,因為畢竟火災沒有造成太大的后果,更沒有引起社會的關注。筆者甚至可以想象,以后西平莊的違章建筑再次出更大的事的話,相關部門一定可以推責說“早就讓拆了,村民不執行”。
據了解,這次奉化居民樓倒塌事件中被刑拘的兩個人正是倒塌那棟居民樓當時承建的責任人。這提供一個很好的思路,要杜絕建筑安全隱患,政府加強質量監管的同時,還應當形成一種法定的有力度的終身追責機制。如果我國的建筑真的普遍進入了“質量報復期”,政府部門應當吸取教訓,徹底改變這種“事后作為”的履職方式。關乎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事,沒有亡羊補牢只能未雨綢繆